作者: 赖玟橃博士 | 2025 年 2 月 24 日
‘Kebenaran Merancang (KM)’ 或规划许可是向地方政府申请发展准证 (Development Order, DO) 的过程。根据《1982年联邦直辖区(规划)法令》(2006年修订)第267号法令第2(1)条文,“发展”被定义为:
“在土地上、土地内或土地下进行任何建筑、工程、采矿、工业或其他类似操作,或对任何土地或建筑物或其部分的用途进行任何实质性改变,或土地的细分或合并 ” [1]
根据第21与第22条文,发展准证或称 “Perintah Pembangunan” 是:
“在获得规划许可批准后所发出的,有条件或无条件允许进行发展的批准 ” [1]
同时,《1976年城乡规划法令》(第172号法令)规定:
“除地方政府(Local Authority, LA)以外,任何人不得开始、承接或进行任何发展,除非该发展已根据第22条文获得发展准证,或根据第24(3)小节获延长 ” [2]
因此,若在未获得发展准证的情况下进行任何开发活动,将被视为违法。
一般来说,规划许可提呈可分为四类:
- 布局图 (Pelan Susunatur)
- 建筑图 (Pelan Pendirian Bangunan)
- 用途变更 (Perubahan Material Bangunan)
- 临时 (Sementara/ Tempoh Terhad)
本文仅限于讨论布局规划许可提呈与建筑规划许可提呈之间的比较。一般而言,布局规划许可用于展示拟议土地范围内的土地用途,并用于编制总图、土地细分、土地分割、土地合并及/或土地转换等涉及拟议土地规范与用途变更的事项。
而建筑规划许可则用于展示建筑物在拟议土地范围内的相对位置,以符合各州城乡规划局所设定的各项建筑规划要求。这些要求包括退距、停车位、绿化面积、地积比等。
规划许可流程所依据的法规与指南(不限于以下)包括:
- 国家土地法典 (Kanun Tanah Negara)
- 城乡规划法令 (Akta Perancangan Bandar dan Desa)
- 各州规划指南与标准手册 (Manual Garis Panduan dan Piawaian Perancangan Negeri)
- 地方政府法令 (Akta Kerajaan Tempatan)
- 街道、排水与建筑物法令 (Akta Jalan, Parit dan Bangunan)
- 政府宪报 (Warta Kerajaan)
- 地方政府及外部技术机构 (External Technical Agencies, ETA) 制定的指导方针与附例
总图 (Pelan Induk)
总图是通过报告、草图、地图和模型详细展现开发计划的开发平面图[3]。它是一种用于展示土地或地块长期发展规划的综合图纸,其细节程度高于概念图,同时也作为规划审批中布局图编制的依据。通常情况下,如果一个单一地契地块无需更改土地大小或用途,只需提呈建筑规划许可,即可进入建筑图阶段。
但若该地块没有总图或未纳入任何总图规划范围,则必须先提呈布局规划许可以编制总图,并接受完整的技术审查。此因素决定是否需通过布局规划许可或建筑规划许可。
布局规划许可 (Pelan Susunatur)
此类提呈涉及一个以上的建筑单位,如住宅区、商业区、工业园区、土地细分、土地分割与土地合并[4]。布局图的编制是提出更改地界 / 土地用途条件 / 开发建议的起点,将涉及内部技术机构与外部技术机构的审查与批准,以制定总图并获得完整的外部技术审查。完成土地细分或土地分割后,需再提呈建筑规划许可作为个别地契申请建筑图与建筑批准[5]。
建筑规划许可 (Pelan Pendirian Bangunan)
此提呈的目的在于向地方政府的规划部门申请建筑施工与建筑批准。通常适用于独栋建筑,如洋房、公寓、加油站、工厂,以及具有分层地契的建筑,或已拥有总图的土地。此类提呈将涉及内部技术机构与外部技术机构的审查,并基于现有总图进行。提呈者须为根据《1995年城市规划法令》(第538号法令)第15(3)小节注册,并列入“注册规划师 A类名录”中的人士[5]。由于此类土地已有总图,审批所需时间一般短于布局规划许可的审批。
若土地已有地方政府批准的总图,除非地方政府另有要求,外部技术机构一般不会进行全面审查。各地方政府的程序存在差异。正如图1所示,莎阿南市政厅要求无论有无总图,建筑图皆以建筑规划许可提呈;而涉及未解决的土地问题,则需通过布局规划许可提呈[6]。
总结
建筑规划许可通常用于向地方政府申请建筑施工许可与批准;而布局规划许可则在开发前申请土地规范变更。因此,根据土地的现状,注册规划师将决定应提呈布局规划许可或建筑规划许可。规划许可提呈的选择取决于申请目的与土地状况。
赖玟橃博士
首席执行人/ 创始人
IPM 环球集团
参考文献::
[1] Laws of Malaysia. (2006). Federal Territory (Planning) Act 1982 (Act 267) (Amended 2006). Retrieved on 24th February 2025 from https://simplymalaysia.files.wordpress.com/2011/10/act-267-federal_territory_planning_act_1982_amended_2006.pdf
[2] Laws of Malaysia. (2014).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Act 1976 (Act 172). Retrieved on 24th February 2025 from https://tcclaw.com.my/wp-content/uploads/2020/12/Town-and-Country-Planning-Act-1976.pdf
[3] Government of Malaysia. (n.d.). Kebenaran Merancang Kerja Bangunan (Dengan Kelulusan Pelan Induk/Master Plan). Retrieved on 24th February 2025 from https://www.malaysia.gov.my/media/uploads/3911be0c-67ba-4bbe-bcb0-5e7bf623d987.pdf
[4] Majlis Bandaraya Shah Alam (MBSA). (n.d.). Permohonan Kebenaran Merancang. Retrieved on 24th February 2025 from https://www.mbsa.gov.my/ms-my/mbsa/perkhidmatan/pelanpembangunan/Halaman/pelan_km.aspx
[5] PLANMalaysia. (n.d.). Kamus Perancangan Bandar dan Desa. Retrieved on 24th February 2025 from https://www.planmalaysia.gov.my/planmalaysia/modules_resources/database_stores/24/84_15.pdf
[6] Government of Malaysia. (n.d.). Kebenaran Merancang Kerja Bangunan (Tanpa Pelan Induk/Master Plan). Retrieved on 24th February 2025 from https://www.malaysia.gov.my/media/uploads/de689e95-5299-4ed9-96d8-e5eb691ecd7f.pdf
[7] Majlis Bandaraya Shah Alam (MBSA). (n.d.). Proses dan Carta Alir Aktiviti – Kebenaran Merancang. Retrieved on 24th February 2025 from https://www.malaysia.gov.my/portal/subcategory/208?language=my
**本中文译本仅供参考之用。如中文译本之文义与英文原文有歧义,概以英文原文为准。